馬雲並非一位普通中國首富,而是一個改變世界的人,單純用錢是不足以改變世界的,那他擁有的又是什麼?如果你未聽過馬雲講英文,不妨到YouTube 看看,他的英語比任何一位香港高官都說得好。Well,我當然不是指「四點鐘許Sir」那種「I will now recap in English」程度的英語,我指的是「高官」,尤其指那些在英治時期成長、曾到海外留學的高官,枉他們身為「港英餘孽」,英語水平居然比不上一位祖國同胞。
我也必須進一步說明清楚,我所指的「英語很好」並不是成龍大哥那種style,我記得曾在電視訪問聽過成龍說:「我講英文講到成個鬼仔咁樣。」而他確實曾跟不少外國明星一起拍電影,在英國跟威廉王子碰面時還祝賀他「遠征南極成功」,而威廉王子答:「那是我的弟弟。」雖然成龍認錯人,但我們不能否認他的英語極具個人風格。
從商之前,馬雲是英文教師,畢業於杭州師範學院外語系,獲英語學士學位。最近,Facebook創辦人Mark Zuckerberg在清華大學用普通話對談震撼全場,雖然目前他的中文水平仍屬一般,但從馬雲和Zuckerberg投入這麼多時間去學習別人的語言,我們或可從中得到一點啟示:他們渴望去了解外面的世界。當然,他們除了學習外語還在許多其他方面努力去了解世界,而我也不是說任何人都非學外語不可,重點是我們應該怎樣去看跟我們不一樣的人,劃清界線?打擊異己?視而不見?我們可以採取一百種不同的態度,導致一百種不同的結果。
有些人成功,有些人失敗。有些社會和諧,有些紛爭不斷。每有不順心的際遇,人通常都會怪責別人,很少會自我反省,就算會反省也是在很久之後,跌過N次衰到貼地之後。
我認為決定一個人或社會成敗的關鍵,就是我們是否願意去了解外面的世界。拒絕去了解別人的處境,只看見自己的難處,這就是很多人沒法子成功的原因。(摘自王迪詩信報專欄. http://www.daisywong.com.hk/?page_id=2936 )